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市場仍處于由補貼、路權等傳統扶持政策所主導的市場,雖然補貼等政策推動了市場的初期形成,但其本身終究是短期的。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交響”高峰論壇期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市場仍處于由補貼、路權等傳統扶持政策所主導的市場,雖然補貼等政策推動了市場的初期形成,但其本身終究是短期的。他認為,新能源汽車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應該在技術的創新及渠道的創新上,無論是政策還是企業自主行為,都應當向創新的方向轉變。
姚杰表示,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在此前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以7月份補貼退坡為界,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的銷量開始呈現下降,正式體現新能源汽車本身處于政策市的特征。他指出,雖然目前外界將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的需求層分成個人消費(C端)及出行市場(B端)兩者,但兩者均受到政策的影響,只不過是政府驅使的方式有所改變,因此若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突破,需要從成本及需求兩個方面同時下手,在進一步降低成本,以能夠使生產者獲得規模的邊際效應,進而將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轉向可持續的模式的同時,需要更多能夠讓消費者選擇的技術空間,以爭取更多需求的消費者。
“例如,最近在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方面經常討論的充電與換電之爭,兩個充電技術看似是相互對立,但都是處在市場相互認同的階段;誰要能夠在市場和使用上有所創新,就能夠更大爭消費者,而這兩者均能夠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因此兩者不僅可以并列存在,而且應當鼓勵有更多的技術路線出現!币苷J為,從廣州車展起,包括奧迪、奔馳、特斯拉,也包括日韓企業在新能源高壓管件方面進一步加快。此前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市場重視程度較低的跨國企業,在近期紛紛改變策略,逐步發力新能源汽車,可以想象到今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更加激烈。中國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市場的選擇權更加豐富,但對于本土企業來講也面臨著重大挑戰,而一些中低端傳統零部件企業,也將面臨嚴峻的競爭。
昨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各方意見。對此,姚杰認為,國家明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的目標,發展新能源汽車我國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具體的規劃上,針對技術標準及發展導向作出重要的改變,并明確提出將高質量發展列入至中國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發展的重中之重,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高壓管件市場也將從量化發展轉向量與質共同發展的新階段。他認為,在消費趨勢從新購轉向換購、增購的背景下,在《規劃》所指引的高質量發展的號召下,應當不僅僅只是在原有的汽車產品上進行改良,更應當跳出原有的局限,通過平臺間與業態間合作,重新理解平臺、重塑概念,打造能夠服務于汽車產業與出行消費者的新生態環境。
此外,針對目前比較熱門的智能網聯汽車,姚杰認為,從現在傳統汽車形態重塑成新的生態的過程中,會和網絡、云端、無形的控制技術、不同領域的云端的信息相關,像手機開機入網一般,以后汽車可能不入網是不能行駛的,而若著眼于真正能夠解決交通問題的智慧交通,不僅僅只依賴于汽車本身的入網及傳感器、5G等,應當將交通產生過程包括路標、道路信息及交通參與者等所有的信息進行聯網,并將大數據進行利用及有效轉化,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交通。
返回列表